癱瘓病人康復有望?瑞士研究發現「後備神經」受損脊髓或可重生!|網絡熱話
廣告
脊髓受損一向被視為不治之症,病人因失去活動能力,導致在日常生活上都失去自理能力,嚴重影響生活,必需由照顧者協助。不過近日瑞士的一項研究有新發現,或可在不久的未來令癱瘓病人重獲行動能力。
瑞士研究利用微電流 模擬大腦釋出的訊號
根據外國傳媒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一項重點研究發現,透過刺激脊髓後的一組後備的神經元,可使癱瘓病人有機會重獲活動能力。研究團隊在癱瘓病人的脊椎骨植入電極裝置,利用微電流刺激脊髓神經,模擬大腦釋出的訊號,令雙腳可以作出小量活動。
植入電子裝置施加微電流刺激 癱瘓病人6分鐘內步行約50米
團隊將電子裝置植入在脊髓受傷位置相似的9名患者的脊髓中。在5個月內對志願者的脊髓施加電刺激,並要求他們在 6 分鐘內在有輔助工具下盡可能行走,同時接受指導的物理治療課程,每週最多五次,病人平均可以在6分鐘內步行約50米。
沒有微電流刺激仍可行走 全靠一組基因
更令人鼓舞的是,研究團隊在9位志願參與實驗的患者身上發現,即使在電流關閉的情況之下,他們仍然可以行走,雙腳的活動能力亦沒有隨之消失。研究人員為此勾畫出他們的脊髓神經地圖,標示所有受刺激的神經元,發現神經元與一種名叫Vsx2的基因有關。普通健康人士在行走時,並不會使用到該種神經元;但對於癱瘓病人而言,該組神組元相當於後備,一經刺激會協助神經網絡重組,屬於結構性康復,所以即使關閉刺激電流,雙腳仍然能繼續活動。
進行針對性研究 冀助癱瘓者真正康復
研究團隊指,下一步是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刺激這組後備神經元,令受損脊髓進一步再生,使癱瘓病人邁向真正康復。
資料來源:《有線新聞》
瑞士研究如何幫助癱瘓病人?
根據外國傳媒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一項重點研究發現,透過刺激脊髓後的一組後備的神經元,可使癱瘓病人有機會重獲活動能力…更多詳情
瑞士研究中,有癱瘓病人成功重拾行動能力嗎?
團隊將電子裝置植入在脊髓受傷位置相似的9名患者的脊髓中。在5個月內對志願者的脊髓施加電刺激…更多詳情
關鍵詞
網絡熱話
圖片來源:《有線新聞》截圖、FB@Christopher & Dana Reev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