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âteau 巴黎有個紅城堡@陳細細
第一時間很可能是想起紅酒吧? 不少來自法國的紅酒, 包裝都會印有 Château 一字, 通常是 Château de 咩咩咩 (人名/地方名)。此詞直譯是指城堡, 不過法國人對 Château 的定義頗廣, 從中世紀的睡公主城堡到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大屋莊園都可統稱為 Château, 所以那些酒莊中的 Château, 真實的模樣很可能只是一大塊田種了好多提子, 然後田中間有個由大石堆砌的小圓塔建築。今時今日的法國, 規模較大的 Château 大都收歸成國立博物館, 有些較細小的以餐廳/酒店形式運作, 甚至有人住緊 (可能是世襲貴族, 也可能是暴發的富豪), 不過比起花大錢擁有一間 Château, 最麻煩反而是打理一間Château。因為政府條文規定, 如果你是文物級 Château 的擁有者你就必須負擔起好好打理它的責任, 曾看過新聞說其實很多「堡主」都好想將 Château 易手呢, 因為大興土木去修咠的金額都分分鐘夠你買多一棟 Château 了。
講咗咁耐, 我想說的是一個跟 Château 幾乎無關係的故仔: 話說巴黎北部有個地鐵站名為 Château Rouge, 直譯就是「紅城堡」, 此地於 18 世紀時曾經出現過一間大屋同一個莊園, 紅城堡是大屋的花名, 有傳係皇帝為最喜歡的情婦而起 (情婦原來真是一種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的邪惡生物… 後來從建築風格上証實了傳聞通常都係呃人), 總知, 成件事聽落好似好有氣派好公主王子咁。
chateau rouge 當年的樣貌和周邊地區, 與其說城堡, 不如說是一間浮華大屋更貼切。
但都係嗰句, 這個世界永遠是反高潮的。
今日的 Château Rouge 是一個新移民聚集的區域, 多為非洲移民, 換句話說, 都是生活比較困難嘅一群, 較難融入社會, 所以同一個鄉下的就聚埋一齊, 用自己的方式在巴黎求存。又換句話說, 此地複雜相當, 夜晚的地鐵站永遠有警察駐守。踏入此區, 你完全唔會感覺到自己身在 Woody Allen 的巴黎, 四圍是與移民相關的店舖, 比如賣非洲/中東/印度特產的雜貨店, 整古列治頭與賣假髮的髮廊, 造民族服的裁縫與布料市場 (很多人仍然堅持穿自己的傳統服, 其實我覺得這件事很好啊, 就像我們好喜歡看到日本人穿和服)… 等等等。街上充斥小販和性工作者, 放工時間成條街就是一個「被炸過」的景況, 呢, 好似年宵收檔時亂七八糟咁。
一直都很怕踏入此區, 總思疑街上兜售 iphone 的人肯定剛剛打劫了一個可憐的遊客, 又常常有小販游說我買假 LV。但因為有朋友住在這區, 也因為實習的地方就在這區, 這年來慢慢就「深入虎穴」- 原來又相安無事, 只要你不要把財物在大街大巷拿出來 fing。社區有自己的「潛規則」: 各個社群和小混混只會滾搞自己人, 才不會對我此路過的亞洲女子打主意; 地鐵站裡的無家者也只會和其他無家者因爭地盤而大打出手, 遇上路人給予錢或者食物, 會禮貌道謝。大膽一點, 走進他們的商店, 原來又有好多新奇好玩的事情, 我最近膽粗粗去探究了一家表面「up得」, 內裡閃令令, 由印度人開的店, 店員好興奮給我看他們的傳統 sari, 如果不是因為我的銀行卡又壞了, 很可能已經帶住一套釘滿珠仔鏽滿金銀線的回家(無用架, 收藏囉, 我的 guilty pleasure) 。又見到, 呢, 今年春夏很多品牌都做的平底皮拖鞋, 原來紅城堡的黑人男人都踏著一雙, 好似仲靚啲添。
今時今日, 地鐵站一出, 就是一個非洲市集的樣子, 我初頭覺得好危險, 夜晚一個女仔都唔知點返屋企, 但朋友又說, 因為這個地方24小時都有人, 比起靜英英的住宅區安全得多, 有咩事立即大叫, 熱心幫忙的人其實有很多。
民族風情在 19 區隨處可見, 你看太太身後的布料, 裁成 kimono style 的褸仔一定好靚, 還有今年大熱的 turban, 根本不需要去 fast fashion 買跟別人一模一樣的, 這邊買一條靚布, 大媽自然會細心教你怎樣扭出最美的蝴蝶結呢!
這個紅城堡其實有趣過老佛爺可貨公司多多聲啦, 所以, 在確定人身安全的前提下, 不妨大膽好奇一點。世界雖然已經很崩壞, 但很可能, 其實, 沒有想像中那麼壞。
facebook.com/crepes.de.france.and.alyse
instagram.com/alysechansai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