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製》@港嘢Kong Yeah

生活

廣告

曾幾何時,「自家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例如農曆新年前,家人總會做年糕蘿蔔糕。當時沒有人會買現成的,當然亦沒有人賣。那時候「自家製」是多麼的平常。現在的情況不用我多說吧。「自家製」成了異數,大部份人用錢買來連鎖店一式一樣的賀年食物自用或送禮。不用操心,用錢解決事情,乾手淨腳,生活好像很美好似的。

同樣故事發生在其他「自家製」方面。於是,湯水也成為了商品,媽媽的味道成了歷史。日後離鄉的遊子,思鄉時可以想起什麼?
港嘢和一班年青組織,合力推動「自家製」文化,剛剛完成了第一次「自家製」墟市。當日共有40個檔攤,發售各式各樣自家製美食和日用品。錯過了?不要緊,18/1還有墟期。

在宣揚「本土生產、自家製作」重要性的論壇中,港嘢和大家一起做了一個想像練習。邀請大家在腦海想像平日時常去的一個公園。想想當中的樹、草地、椅子、遊樂場。然後再想像,如果一半的空間保持原有設施,而另一半空間變成種菜的食物生產點,由社區人士參與食物生產,為社區提供在地生產糧食。其實這絕對不是狂想,這種食得到的公園(Edible Garden)的觀念已經在世界遍地開花了。在地生產和我們人人關係密切。大家一起由公園的想像和政策開始吧。台下來自天水圍的街坊頻頻點頭,她說天水圍大量人跡稀少的公園,把部份空間轉做食得到的公園絕對可行和有意思, 不要浪費珍貴的土地。

同場的分享嘉賓鄒崇銘,近年出版了多本探討地產霸權、共享經濟的書籍,在論壇中分享了令人先喜後驚的消息。他相信,近月間,政府會推出農業政策的咨詢文件。在場聽眾都帶點興奮,以為政府一定是為了疏導民怨,減輕佔領運動和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民間力量對政府形成的負面印象。又或者以為政府要回應一些國際組織的協議,畢竟2014年是聯合國的國際家庭農業年。良善的市民看來仍對政府存有不少幻想。如果要疏導民怨和回應一些國際組織的協議,相信雨傘運動的發展不會走到如此田地。崇銘兄賣完關子,告訴我們,推出農業政策不是為農業,也不是為回應市民的期望,而是和2017特首選舉有關。選舉委員會內有漁農界60席,是不是有一男子要給一些人一點好處,令自己選情多一絲希望?

無論如何,自己香港真的要自己救,復興自家製和本地生產,不能依賴這些人。

自家祭墟市 @ 十幾對手自家製生產計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7040300137678/?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