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界「鄙視鏈 」看英劇的人感覺最高尚?!
撰文:Michelle 圖片:官方圖片
網上一直流傳影迷、劇迷的鄙視鏈,例如看英劇的人會鄙視看美劇的人,看美劇的會鄙視看日、韓劇的人,究竟這個說法有何根據?
電視劇鄙視鏈
英劇>美劇>日劇>韓劇>港劇>台劇>內地劇>泰劇
1.戲劇文化
電視劇是話劇、戲劇的延伸,而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著作對戲劇的發展有著莫大影響。經過悠長戲劇歷史的沉澱,英國電視劇的文本質量是相當有保證,加上本土英倫文化的特色,使英劇別樹一格,比美劇更有文藝氣氛,但大眾對文藝的觀感普遍是「悶」。不少風靡全球的美劇也是改編自英劇,如《紙牌屋》(House of Cards) 是翻拍1990年的英劇《紙牌屋》;《無恥之徒》(Shameless)翻拍自2004年的英劇《無恥之徒》;《罪惡之夜》(The Night Of)也是翻拍自英劇《司法正義》(Criminal Justice)
2. 影視人才
全球首屈一指的皇家藝術戲劇學院矗立英國,當地影視界人才輩出,相信編導、演員也是英劇能成為鄙視鏈之首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對美劇一季至少10集,長則24集而言,英劇一個系列的篇幅相對濃縮很多,如《神探夏洛克》(Sherlock Holmes)一集蘊含很大信息量,不像美劇一高收視就開始拖慢節奏,同時敘事手法很客觀,不會刻意煽情或無節制地誇大一些毫無邏輯的事情,讓觀眾透過客觀的影像得出個人的看法,揣摩劇情的發展,這點大概也是英劇優勝其他國家電視劇的地方,相信你我對於看到男/女主角不是撞車就是患重病等千篇一律的狗血劇情感到相當無奈…..
3. 拍攝題材
而美劇之所以大行其道,我想除了有著名的荷里活影星外,相信劇集的選材也是重點所在。美劇競爭大且需面對廣告商的壓力,故題材必須多元化從而吸引觀眾的眼球,逃獄 (Prison Break)、喪屍 (The Walking Dead)等富娛樂性及大尺度的題材應有盡有,加上公司敢於投放資金製作劇集,《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西方極樂園》(Westworld)等不惜到各國取景拍攝,耗資超過一億美元,在後期製作技術方面美劇也是相當頂尖。而日韓台多出產偶像劇等愛情劇集,題材較為單一,看得多有點審美疲勞呢。說到底鄙視鏈的排序也是根據資金、技術等硬指標所塑造出來,其他國家的劇集要打出國際倒是有一定難度。
電影鄙視鏈
冷門國家文藝片>歐洲文藝片>日韓台小清新片>老港片>荷里活大片>內地片
據網民的留言,電影鄙視鏈又是另一個說法:喜歡的電影愈小眾愈能彰顯其品味獨特。
有人認為歐洲或其他國家如法國、伊朗、西班牙等地的獨立電影才值得觀賞,有著更深層的意義,對其他大眾化電影或內地等無營養的電影嗤之以鼻。但近幾年日韓台電影亦慢慢打出市場,代表著如《你的名字》、《屍殺列車》、《我的少女時代》也得到大眾的反響,因此日韓台電影也排在鄙視鏈較上位置,而荷里活大片普遍是主打英雄主義的商業電影,那些只為娛樂消遣時間的通常被影迷鄙視,往往被外界加上庸俗兩字。
娛樂圈鄙視鏈
話劇>電影>電視劇>真人秀
話劇需要更精湛的演出及應變技巧,不像鏡頭下的表演有take 2,故話劇這種表演方式是鄙視鏈之首。而電影比電視劇高檔是社會一直根深蒂固的看法,終憑電影《樹大招風》獲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林家棟則曾有3年空白期以去掉「電視味」。
鄙視鏈角色版
影視製作及娛樂公司高層>一線荷里活影星=一線世界級歌星>二三線荷里活影星>其他國家電影演員>一線電視劇影星>二三線電視劇影星>真人秀諧星>網紅>茄喱啡
娛樂圈多的是我不知道的事,所以看看就罷。
「鄙視鏈」
源自深圳雜誌《城市周刊》一個有關社會心理分析的專題,反映部分人會藉著貶低他人而獲取優越感,較常應用於生活格調方面。但一個人的精神領域難道真的有何優劣高低之分?你鄙視人,也自然有其他自覺優越的鄙視你,惟丟棄鄙視鏈,做自己喜歡的事,跟隨內心之聲。以上的鄙視鏈僅供參考,就此引用偽文青必讀書的一句話,「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但你憑甚麼審判我的靈魂。」──卡繆《異鄉人》
延伸閱讀
將來還有什麼演唱會值得留意?
有不少歌手宣布舉辦演唱會,小編為你整合了香港演唱會2025一覽,包含各演唱會優先購票日期、公開售票日期、門票價錢、座位表等,想搶飛粉絲必定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