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ktealogy Research: 外賣 @奶茶通俗學
廣告
在香港茶記除了堂食,當然還有「外賣」這項選擇,在茶記簡單叫「拎走」或「行街」,由收銀、伙記到食客都會明白,就是形容著外賣銷售這個行為,而「外賣」 能分為「自取」(Takeaway)及「外送」(Deliver)兩種類型。外賣「自取」,是由食客自己拿走食品,在廚房、水吧開始包裝,店門即時交收, 是較快捷的消費,地道快餐店不少也是以這個模式營運。
茶記 外賣
至於「外送」即區內送遞,由専人直接從茶記送餐到目的地,抵達後才付錢交易,一般需時三十分鐘至一小 時不等,運送區域的範圍大小則視乎食肆而定,也可能設有最底消費。
由於市區人口眾多,要應付午晚兩市的堂食需求,對於樓面面積不大、座位少的茶記,生意一定受到限制,即使顧客願意排隊等候,但餐枱食客流轉速度的快慢仍然 不受控制,過了用餐時間客流就會回落,這樣必然會影響利潤;方便食客自由選擇用膳時間和地點的外賣,能提供更大的流動性,同時也讓茶記更有效率運作,自然 成為不能被忽視的商機。為了增加額外的生意收入,多數茶記都很歡迎這個「外銷政策」(誤),大部份都增設外賣電話和外賣紙(專用餐單),方便街客點菜落 單,也促成本港外賣文化的發展。
簡介近代外賣餐具的演變,可以追塑至上世紀50年代,大牌檔等食肆如要送外賣或包辦伙食,食物需用傳統瓷瓦碗碟盛載,以頭頂、手揪、擔挑、手推車或單車等 方式運送,更要折返回收器皿,雖然費時費力卻極之環保。而戰後時期,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容器出現,如發泡膠飯盒、紙杯、塑膠餐盒、兜等等;膠叉羹及木筷子也 是現代外賣必備的餐具,絕大多數都是用完即棄,非常浪費,卻因為方便而被食肆紛紛轉用。 隨著近年生產餐具的成本上升及膠袋徵稅等因素,茶記多會把附加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變成每個外賣餐盒加收$1-2蚊。亦要留意外賣食品通常都會被蓋住密 封,以免液體滲漏,但蓋上的氣孔根本不能散走食物的水氣,導致質感變腍或味道變淡等情況出現。
狂想系列 – 外賣 災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