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成本@Pazu薯伯伯
我向他請教何為「浪費時間」,他補充說:「我覺得那些藏人可以用磕頭的時間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例如促進生產力等等。」這個對話本來是咖啡館老闆與客人之間的隨意對答,我本無意質問他,但見他說話如此自大,忍不住問:「那你在平日空閒之時,會做甚麼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對方一呆,便答:「例如我會上網找些資料,學習一下⋯⋯」我反問:「你就肯定上網時無時無刻都在促進生產力?」對方這才說:「那有時也會上Facebook⋯⋯」
對啊,有些人花掉不少時間在Facebook上,卻反問別人為何浪費時間在宗教事務,這種判定準則,往往有個特點,就是只能用到別人身上,卻從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自己的生活細節。好像在說,只有遵照自己的生活模式才不叫浪費光陰,但其實攤開一看,按他的同一邏輯,自己還是浪費了很多時間。
這種想法,在香港人當中似乎較為普遍。當然,說到一個地方人民的特質,總給人以偏概全之感,但如果連以偏概全的誤差都不容許,那討論何民族性都是徒勞。所以,我還是要說,香港人普遍的性格,就是想法過份實際,過份功利(這裡指的是功名利祿的功利,而非謀求最大幸福的功利)。
你有沒有發覺,世間上總有一些人,特別喜歡對別人的個人選擇及行事方式指指點點?不是說別人不能給你意見,但總不能把所有垃圾的意見都收歸參考,才算得上是廣納賢言吧?
多年前我學習泰國語,有朋友說他就不會學泰文,因為使用人口過少(按維基百科所載,以泰語為母語的人口有5600萬,比較一下,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口則為5900萬)。他還問我:「你難道不知道,西班牙語才是世界第二最多人說的語言?」我笑說:「那你下次對著泰國人說西班牙語吧。」他仍很堅持自己觀點:「總之你學泰語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如果我是你,就要學西班牙語。」我覺得我如何花自己時間,是我的事情,他不應干涉,我當時就直接跟他說:「不如你先學好英文吧,你的英文認真麻麻⋯⋯」
說起香港人對時間的觀念,我又想起數天前的一件事。今年12月9日,香港騎馬裸女雪糕店搞優惠活動,據說有人為了買一送一的優惠,排了兩小時隊。網上一片恥笑之聲,其中一些就用時間成本去批評排隊者,說這樣排隊,連最低工資都不夠。
可是你又不是排隊者,你怎知道對方換到的樂趣只是單純的買一送一呢?可能排隊者當天本來就想找個地方跟親愛好友聊天,現在找到一個比較有趣的理由,相聚一刻兩小時,還能買個半價雪糕,這樣又怎能單純計算時間成本呢?
又例如有人上班不坐車,改為步行,省下車費,有些人也覺得這樣不符時間成本,但對方急步走路上班,順便運動,有益心肺,這又如何包括在計算利益當中?又或者,對方根本就是緩步而行,雖然運動量不足,但心情愉快,思考敏銳,創意提升,又怎樣計算其實際得益?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既不知人之樂,又何用恥笑之?
當然,如果問我會否為了雪糕優惠而排隊,肯定不會,因為近來減肥,除了特殊放縱日子,幾乎不吃甜食。我不排隊,是我自己沒有這方面的需要,當然也反映了我自己不願意花時間在這種事情上,但是否說我不在此事上花時間,就要批評花時間在此事的人呢?我就覺得沒必要。
不過,批評別人浪費時間,某程度能襯托自己珍惜光陰的假象。這種想法很爽,而幻想自己「珍惜」回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做甚麼呢?當然就是虛耗在網上貼文,批評那些排隊買雪糕的人了。
(注:當然啦,如果你在打字批評別人浪費時間之時,身心都很過癮,又覺爽皮,並啟發自己對時間概念的思考,增大了時間本身換來的價值,這就不算是虛耗了。只是,如果真有此想法,本來就不應單純從表面看到別人排隊兩小時而省下半個雪糕錢,就隨便批評別人浪費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