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時,看書嗎?@龐一鳴

博客

廣告

據說,猶太人每年看64本書,中國人只讀5本。即是說,如果你跟猶太人每星期約會一次,他總有一本剛讀完的書,可以和你分享;要聽中國人介紹新書,你最好3個月才跟他見面一次。這樣說來,去旅行的話,猶太人一定會帶上一兩本書吧。這方面我像個猶太人多一點。

今年去了3次旅行。第一次是3個月歐洲街頭賣藝,放了《哲學的起源》在8Kg的背包中。書中反覆論述一個重要的觀點:雅典民主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民主,真正無支配的民主源頭另有其源。想知道答案的讀者,請自行找該書尋寶。

然後是12個城市街頭賣藝後去了土耳其。這一次一邊旅行,一邊讀《純真博物館》(The Museum of Innocent)。諾貝爾文學獎得主Orhan Pamuk用一個愛情故事為主軸,述說伊斯坦堡幾十年的文化和歷史。本來這是史詩式小說常見的佈局,但奇特之處在於Pamuk在寫小說時已計劃開設同名的博物館。一邊搜集資料寫小說的同時,一邊搜羅相關的實物,預備放在未來的博物館中。最後小說2008年出版,博物館2012年建成。我在伊斯坦堡兩個星期,每天參觀之外就在讀這本七百多頁的作品。然後在行程最後一天,懷著朝聖般的心情拜訪博物館(記住帶小說,可免費入場!),經驗人生第一次,看完書之後,參觀以小說為基礎而設計的博物館。大家去伊斯坦堡的話,一定要親身體驗這樣的閱讀X博物館的經驗。

IMG_0640

第三次是剛完成的花蓮台東之旅。原本打算到台灣買書刊雜誌,所以沒有帶書。結果在花蓮火車站發現驚喜。市政府在車站大堂撥出二百呎空間,少收上萬元計的月租,設置了車站圖書館。超過千本書籍,由不同機構捐贈,讓你可以在上車前閱讀,意猶未盡的話甚至可以帶上火車繼續閱讀,去到目的地下車時把書放回該站的書架即可。我當然藉此機會找一本書認識一下當地文化。《海浪.記憶.敘事-魚與雅美社會文化》陪伴我由台東回花蓮的3小時車程,令我對蘭嶼當地的原住民多了點認識。這樣的閱讀文化,讓我強烈感受到,台灣的人文發展深度,又再行前多一步了。

旅途上,一個旅人,一本書,交會過後,經歷過溫柔的共震,各自又踏上不知下一站的旅程。很美好吧?

下一次旅行,要不要帶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