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能⋯⋯」的意見@Pazu薯伯伯
我對轉山,也感興趣,只是夏天工作較忙,不易分身,一直拖至冬天才去。去卡瓦格博轉山,部份地段海拔超過4千,會否下雪封山,出發前還是未知之素。
有些朋友一聽我冬天轉山,就說:「可能冬季轉不了吧?」;有些遊客則跟我說:「聽說目前很多旅館都關門休息了⋯⋯」
我每聽到這種意見,總是不願再聽。不願再聽,不是因為不愛聽意見,只是很多所謂「可能⋯⋯聽說⋯⋯」的意見,流言居多,有些純粹是直觀猜想,更多只是道聽塗說。
這種把場景想像出來卻給出貌似實在意見的情況,凡是涉及西藏的話題,總是特別多。例如有人一聽冬日的西藏,就說到處封路,又說冬季去珠峰及納木措是不可能,甚至有人跟我說:「聽說冬季時,八廓街會封閉?」我聽到這問題時所感受的驚訝程度,就像有人問我在香港50樓高的大廈上是否會有高反一樣——天馬行空的想像,跟現實情況完全不同。
我對意見的處理方式,凡是對方沒有實際或親身經驗的,意見可作參考,但絕對不會影響我的計劃。有些人很奇怪,看到你不願聽他意見,就說你固執。
你有沒有發覺,身邊總是有一大堆人,對你的任何計劃,都作出無理無情的打擊。你要創業?他們說那個國家很多收黑錢的地方,反問你有沒有周詳考慮;你要旅行?他們說該國特別多罪案,甚至恐襲;你說要穿涼鞋徒步?他們說這會傷到你的筋骨;你說要少吃碳水化學物?他們又說對你身體有影響。
你再問他們相關細節,其實他們全部欠奉,你再追問他們給你意見的理據時,他們實在說不出來,老羞成惱,就會從嘴裡蹦出一句:「總之我說的就沒錯的,你不聽我,以後遇到麻煩,不要怪我沒跟你說!」這些人的世界觀,似乎甚麼也不做就是最正確的決定,好像不要偏離大路做法才是唯一合理的安排。
我不是不愛聽別人意見,只是不喜歡聽沒有資格給意見的人的意見。如果對方給我的意見有充分支持,我還是很願意傾聽,甚至很感激對方花時間點化我。
就以這次到雲南的卡瓦格博轉山,我的計劃是先從拉薩飛往香格里拉,再到飛來寺,才進雨崩。如果臨時封路,就隨遇而安,或改變行程。
幸運地,當我到了香格里拉,經友人介紹,跟一名來自安多的藏人貢布見面。他一聽我要去卡瓦格博的內轉,就說一定沒有問題,因為他5天前才從那邊回來,並給我準確資料,路線應如何走,又說進入雨崩後的三大路線之二,即神瀑及冰湖可以走,但神湖的路線則已被雪淹蓋,不宜前往。這麼踏實的資料,我當然就會願意虛心聆聽。
要判斷一個人的意見是否可聽,不單純是語理分析,還得要用其個人的經歷及背景來判斷是否可以接受其意見。縱然這種判斷可能被人視為「人身攻擊」(ad hominem),但在日常生活裡,你看到一個肥仔教你練肌肉的心得,始終就沒有一個六塊腹肌的朋友教你那麼有說服力。
正如一位夏天去過轉山的朋友,跟你說冬天轉山的經驗,那可做參考,但不一定可靠;一個完全沒去過卡瓦格博轉山的朋友,跟你說轉山的經驗,那就聽了就算;一個連卡瓦格博都不知在哪裡的朋友,跟你談討冬日轉山的可能性,那完全可以忽略。
同一邏輯,如果有一個連德黑蘭都搞不清在哪裡的人,跟你說去伊朗很危險,其實也不太可靠;一個從沒有冬季去過珠峰大本營的人,跟你說冬季去珠峰是不可能,感覺也是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