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聯繫》@Middle
雖然之前,你們都已不再是最初認識那樣,會一星期見面一次,會每天每夜留心對方臉書更新的那種情誼。那時候,你們只要在臉書說些甚麼,都會很快地就得到對方的讚好;你傳對方短訊,轉眼間就會得到對方的回覆。最初是這樣的。但直到,你們不可再更加親近了,再不能突破那個樽頸、升級做更親密的朋友開始,兩人的距離逐天逐點疏遠。即使你們之間沒有人有半句提及說穿,在之後的約會或聚會見到,也會恍似舊時般跟對方玩鬧說笑,完全不提及,那些夜裡你曾經為了等一個回覆,而不停更新了頁面多少次;也不會開口問,沒有再接近的那些日子,對方有沒有想念過自己——你覺得那是小學生才應該有的情懷,人大了,該成熟一點,想念一個人不應該要宣之於口,也不應幼稚地去用各種方式來試探來得到對方的肯定。朋友之間,理應信任,在自己想念對方的同時也該信任對方也會想念自己,即使從來沒有甚麼憑證,但與其太著跡地去詢問而變成給予對方壓力、或換來更多失望,不如不要問,只要信;沒有誰因為沒了誰而不能生活,地球還是一樣在轉吧,想得太多,對任何人也是沒有益處。
然後這樣的情誼,延續了好一段日子。對方有沒有回覆,你漸漸都不再上心;已經近幾個月沒見面了,誰也似乎不再介懷。大家都忙嘛,你知道,看彼此臉書的依然更新就會知道。你習慣了,讓各種生活上的事情來淡化自己的思念,也習慣將對方的消息用抽離的態度來看待。其實本來就不應該太在意吧,有誰會因為朋友一句與自己未必有關的留言而傷神,有誰又會為對方一張沒有主角的相片而捕風捉影 …… 越長大你越會覺得在意得多是很愚笨的事。只是叫自己不要太在意,有時卻又會因為不懂得調節而錯變成完全不在意。有多少次,他傳你短訊,你選擇讓自己慢一些才閱讀或回覆,是不想讓對方覺得自己太著緊吧,但到了後來,你開始習慣了太晚才回覆、甚至忘了回覆。有多少次,他約你吃晚飯,你應約了,但到了見面當天,你和他都因為另有其他事忙、而讓約會改期,改了一次、幾次,最後都沒有見到對方,誰也都不再開口邀約。這些都不過是平常的人際交往吧,越接觸得多不同的人與事,越會讓自己對這些事情變得熟練或處之淡然。失約和沒有回覆,誰沒有遇過,你們又怎可能完全免俗避過。
只是到了那個夜深,你忽然想起,跟他真的有很久沒見面了。日子遠到,已經有一年、還是兩年 ? 你打開他的臉書,發現都看不見他最近的更新。是他太忙而不再玩臉書嗎,還是他設了權限只讓親近的人看到他的更新 ? 你都不敢肯定。打開短訊程式,你看不到他在線,也看不到他的最後在線時間。你看著他的頭像相片,也不肯定是否上次所看過的那一張,有沒有換過、自己上一次又是幾時跟他通訊 ? 看回上一次的對話記錄,都已經是大半年前的生日快樂了,那一次他就只是簡短地回答了謝謝。為甚麼之後會沒了聯絡 ? 想了幾天,你都找不出答案。你想向你們之間的朋友探問,但你又發現彼此原來沒有太多真正熟悉的共同朋友。然後又再過了幾天,你才終於鼓起到勇氣致電給他。電話接通了,但沒有人接聽;最後被轉駁到留言信箱,你也沒有留言,選擇掛線了。你呼一口氣,又打開短訊程式,想看一看他曾經熟悉的臉,卻想不到竟看見他在線上,而這幾天你是曾經檢查過無數遍也不見他在線。你看著看著,就只是看著,他一直都在線上,沒離開過,彷彿他也如你一樣只是看著手機螢幕對峙,可你卻不敢再撥電話過去。直到後來你終於忍不住睡意、手機螢幕自動轉了黑色,你驚醒,立即再打開螢幕、重開通話程式,但他已經不再在線。以後你都看不見他在線。
延伸閱讀:《那些年,沒有下次》@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