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警告 南海海槽地震或會引發香港海嘯 最快幾耐到達香港?
了解南海海槽地震
要理解南海海槽地震如何影響香港,首先要知道南海海槽的地理位置。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部海域,由日本駿河灣延伸至日向灘海域,長約700公里,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聚合型板塊邊緣。這區域的板塊運動非常活躍,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約5厘米的速度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這種持續的板塊運動導致巨大的地質應力累積,一旦超過摩擦力的承受限度,所積聚的能量就會在短時間内突然釋放,導致地殼發生震動(即地震)。而香港位處歐亞板塊之內,雖然並非板塊邊緣或地震帶,但當南海海溝特大地震發生時,仍然可能影響到遠在數百公里外的香港。

根據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南海海槽每隔100至200年便會發生一次8級或以上的巨大地震。地震調查委員會(下稱委員會)都會於每年1月1日重新計算日本周邊海底、全國活動斷層預計發生地震的機率。針對日本南海區域,委員會自2013年起開始推算未來30年內發生巨大地震的機率,當年預測有60%至70%機會,隨後於2014年提升至70%;2018年升至70%至80%。根據2025年的最新評估,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發生8至9級地震的概率由2024年約74%至81%,提升至2025年的75%至82%。

相關文章: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機率提升至80% 至少3個縣市觀測到前兆現象
天文台分析對香港的潛在影響
天文台分析,當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發生時,雖然香港不會即時受到影響,但海嘯波大約會在地震發生約6小時後抵達香港東南部海域,其後約1至2小時陸續抵達香港西北沿岸;海嘯模擬結果顯示,如果南海海槽上發生9.1級淺層地震,香港部分沿岸區域有機會受顯著海嘯所影響,而8.0級地震則會有輕微水位異常,惟未必能目測到變法。不過,除了震源位置及震級2個基本地震參數外,地震破裂過程、震源附近地質構造、近岸、海底地形等4個因素也會影響到達香港的實際海嘯波振幅。
事實上,香港過往曾多次錄得輕微的水位異常,大多數有在南中國海或太平洋發生的地震所造成,而2011年東北大地震發生時,香港亦錄得最高0.2米的水位異常。當南中國海或太平洋發生地震時,天文台會根據地震參數進行海嘯模擬,並結合觀測數據評估可能在香港出現的水位異常;若然預計地震會引發香港出現顯著海嘯,而海嘯會在3小時內抵達香港時,天文台會發出海嘯警告,提醒市民採取預防措施;如海嘯可能襲港但估計抵港時高度並不顯著,又或預計顯著海嘯將於超過3小時後才抵港,天文台會發出海嘯報告通知市民。在海外旅遊的市民亦需留意當地政府發出的地震及海嘯的資訊和警告,保持鎮定及迅速作出適當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