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 化作春泥更護花?
廣告
早前高永文提出探討「強制性器官捐贈」,除咗將器官捐予有需要人士,剩返的身體部分用埋做肥料,就真正造福人類喇!當你以為在紀念花園或海上撒灰已經夠環保,其實火葬一個人耗用的能源係超勁的!唔想死後留下碳足印,外國勢力如英國、美國等都有天然土葬服務,即人死後不火化,放進可生物降解的「棺材」,埋在天然環境,並以石頭或植物為「墓碑」,在泥士中降解成養分,滋養大地。一些設計師更從設計入手,令更多人接受死後回歸自然的概念。
01. 從屍體種出大樹
為推動綠色墓地,意大利設計師Anna Citelli 和Raoul Bretzel 從樹葬概念出發,用粟米和薯仔製造種籽形狀的膠囊,放入遺體後將「種籽」埋在泥土裡,膠囊上方種著死者生前選好的樹苗。遺體和膠囊隨時間降解,為樹苗提供養份,長成的大樹就是「墓碑」。若計劃成事,以後拜山不再見到冷冰冰的墓碑,而是茂盛的小樹林,供人憑弔之餘,更是休憩好去處。
02. 屍體變社區肥料
來自美國的Katrina Spade 比Capsula Mundi 團隊走得更前, 她設計的Urban Death Project,提出興建大型堆肥設施,將遺體放進去並混入木糠和木碎,幾星期至幾個月後就成為肥料,可由親屬或其他人領取,成為社區的一部分。設施每次處理多達三十個遺體,即出產的肥料來自不同屍體,令唔少人排斥呢個另類「亂葬崗」的設計。不過,半年前此計劃在Kickstarter 籌得超過$91,000美金,可見唔係冇人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