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眼袋5招改善方法!原來關肝、脾、腎事!穴位按摩都有用|食是食非
黑眼圈 、眼袋、紅筋形成原因
黑眼圈:
眼圈呈暗紫色,多與血氣循環不佳有關,屬血瘀型,由於局部氣血不通,瘀血停滯而致,此類患者多見手足不溫,容易周身酸痛。若眼圈呈灰黑色,與腎氣不足有關,此類患者易覺腰酸膝軟、夜尿多而清,平時可多吃色黑或補腎氣食物,如黑豆、芝麻、核桃等等。另外,還有1種人的黑眼圈與鼻敏感相關,如果可以妥善處理好鼻敏感問題,黑眼圈亦會大為改善。
眼袋:
眼袋和眼部浮腫經常令女生感到困擾,中醫認為與脾、腎有較大關係。脾虛引致水濕運化失常,眼部浮腫明顯,又中醫說腎主水,腎氣不足或腎陽虛致水濕內盛,也易見眼袋眼瞼浮腫。另外,眼袋或眼部浮腫的朋友要注意日常生活要避免過鹹或濃味的飲食,睡前1小時避免大量喝水。
眼白濁見紅筋:
都市人常見眼白濁、眼乾、紅筋多,並見眼眵多(即眼屎多)。若工作壓力大,休息不足,陰虛火旺易有此問題。當然若長期有此問題應求診註冊中醫師。
食療+穴位按壓
第1招:紅棗淮山薏米水 (1人分量)
針對脾虛濕困所致眼袋浮腫,平素易倦,胃脹噯氣,大便偏軟。
材料:紅棗5粒、淮山15克、薏米15克、陳皮1角。
做法:上物加10碗水煮45分鐘,可代茶飲,1周1次。
第2招:杞子菊花茶 (1人分量)
針對肝血不足,肝火上炎的眼乾眼澀、眼白濁等等。
材料:杞子10粒、菊花6枚。
做法:上物加熱水1杯焗5分鐘,可回沖至上物無味,1周2-3次。
第3招:穴位按壓
以下穴位可早晚各按摩1次,用指腹輕輕按壓打圈,每個穴位約按揉30次,約5分鐘。最後搓熱雙手,輕輕蓋着眼部位置。
睛明穴﹕
位於眼睛鼻側凹陷處,除可改善黑眼圈,對眼睛疲勞亦有幫助。
攢竹穴﹕
位於眼眉近鼻側的起點,可減輕眼睛疲勞、頭痛。
太陽穴﹕
於眉尾末端後1吋凹陷處,針對外感頭痛、眼睛疲勞及其他眼疾等等。
承泣穴﹕
瞳孔直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凹陷處,主治眼疾之要穴,經常按壓,有明目提神之效。
迎香穴﹕
位於鼻翼外緣凹陷處,通鼻竅、治外感,針對因鼻敏感引起的黑眼圈。
何慧潔註冊中醫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
香港18區美食有甚麼推介?
新假期編輯已經為你整合了香港18區美食指,其中包括尖沙咀、旺角、銅鑼灣等……即睇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