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燜燒壺

消委會燜燒壺實測!保溫飯壺保溫效能大測試 $190質素勝$409

飲食

廣告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肺炎肆瘧,打工仔唔想外出食飯,好多時都自備飯盒,燜燒壺和保溫飯壺就大派用場了!究竟兩者有什麼分別?那款保溫功能較好?食物才會有效保溫?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消委會燜燒壺+保溫飯壺測試

是次測試的樣本一共有15款,包括8款燜燒壺(即中間沒有間隔)和7款保溫飯壺(中間有間隔)。全部樣本的內部結構均採用不銹鋼製造, 於中間夾層抽走空氣形成真空,將熱力傳導及對流的機會減至最低,裝載熱的食物時,熱能不易被傳導出外,以保持食物的溫度,減少微生物滋生的機會,確保食物安全及方便進食。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15款測試樣本。(圖片來源:消委會)

消委會燜燒壺、保溫飯壺測試效能表現方面,主要參考歐洲標準EN12546-1:2000的規定進行,測試項目包括產品的保溫效能、瓶蓋滲漏、耐跌撞及冷熱衝擊等表現,食物接觸物料安全測試則參考歐洲EU10/2011的塑膠中的塑化劑含量標準,至於塑膠的雜質釋出量,以及不銹鋼物料會否釋出有害金屬物質的測試,則參考內地標準GB4806.7-2016、 GB4806.9-2016及其他相關標準進行,而氣味測試則參考德國標準DIN 10955,此外又量秤樣本的實際重量和容量等資料供消 費者參考,以及檢視產品使用說明資料。

保溫效能測試

歐洲標準的測試方法是將樣本注滿不低於95°C的熱水,預熱5分鐘後倒去熱水,再重新注滿95°C 熱水,用原蓋封好放在室溫20°C 6小時,然後量度樣本內的水溫。本會另額外量度放入熱水8小時和12小時後的溫度,以探討若用膳時間有延誤,食物壺的保溫效果大致如何。

全部燜燒壺均符合保溫標準

8款燜燒壺樣本於載熱水6小時後,量得的溫度由最高76.4°C至63.6°C,均高於歐洲標準EN12546-1:2000對該等容量的相關的要求62°C。8款燜燒壺載熱水8小時及12小時後,量得的溫度範圍分別由72.3°C至58.6°C及65.6°C至48.6°C。保溫效能較佳的是「膳魔師」 SK-3020(#1),而「Pole Bear」JFF J800 (#8)則較遜色。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全部燜燒壺均符合保溫標準。(圖片來源:消委會)

2款保溫飯壺 6小時後未達50°C

7款保溫飯壺樣本,5款為2層和及2款為3層,每層放置於飯壺中的位置不同。3層樣本的最上層容器則載入4°C冷水預冷,然後載入4°C冷水,連同下面2個容器,則分別用熱水預熱後載入95°C熱水和保持在飯壺的相應位置6小時、8小時及12小時。

測試結果顯示2層保溫飯壺中只有「小牛角」(#9)、「三光牌」 (#10)和「虎牌」LWR-A072 (#11)3款樣本的下層容器載熱水6小時後的溫度能高於標準的50°C。「Pole Bear」SGFJ- 700(#12)及「Topvalu」(#13)2款的上層和下層間隔,6小時後量得的水溫由49.1°C 至40.3°C不等,顯示其6小時保溫效能低於標準。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Pole Bear」SGFJ- 700(#12,右)及「Topvalu」(#13)2款的上層和下層間隔,6小時後量得的水溫由49.1°C 至40.3°C不等,顯示其6小時保溫效能低於標準。(圖片來源:消委會)

$190燜燒壺表現勝$409

燜燒壺樣本中,有5款獲得4星總評,其中以「鷹牌」(#3,$190)較便宜。 2層和3層保溫飯壺中,以「小牛角」(#9, $181)和「象印」SL-NC09-ST(#14,$409)的表現較佳,同獲3星總評,然而兩者體積較大,未必方便攜帶。消費者可因應所需的容量、重量及喜歡的設計例如闊口或窄口及顏色挑選。

至於其他測試,包括穩定程度、氣味測試、塑化劑及塑膠的雜質釋出量及不銹鋼重金屬釋出量等,全部樣本均符合標準。

消委會燜燒壺+保溫飯壺使用!上中層要放咩食物?

1.上層別放沙律/泡菜/已切開生果

上層容器於6小時後溫度上升,可能由於下層容器或周邊的熱能傳導而令溫度上升。消費者要留意,如在上層裝載須冷藏的食物例如沙律、泡菜或已切開的生果, 數小時後食用時食物的溫度會提升,可能影響食物安全。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上層容器於6小時後溫度上升,上層裝載須冷藏的食物例如沙律或泡菜, 數小時後食用時食物的溫度會提升,別放涼菜!(圖片來源:消委會)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已切開的生果也不要放上層!可放未切開的生果(例如提子、 藍莓、車厘子等)。(圖片來源:消委會)

2. 肉類、海產、菇類和雞蛋食材要注意

肉類、海產、菇類和雞蛋等食材能令烹調的味道更佳,若將以上生鮮食材直接加入燜燒壺內燜焗,熱水的溫度因接觸食材和金屬而下降,熱能未必可將食材煮熟,也不能殺滅微生物,食物便容易變壞。所以用燜燒壺燜煮時,建議先將肉類切成小塊,並預先加熱烹調至熟透,海產特別是貝殼類海產須煮至殼打開,菇類烹調至熟透,雞蛋黃則要煮至凝固後才放入壺內繼續燜焗至入味及變軟。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建議先將肉類切成小塊,並預先加熱烹調至熟透。(圖片來源:消委會)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雞蛋黃則要煮至凝固後才放入壺內繼續燜焗至入味及變軟。(圖片來源:消委會)

3.保溫飯壺哪層保溫最佳?

底層保溫能力佳,可放一些最需保溫的食物。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底層保溫能力佳。(圖片來源:消委會)

6小時內盡快進食

食物勿放置太長時間以免變壞或滋生細菌:熱食的貯存安全溫度應大於60°C,而冷食的溫度則應低於4°C燜燒壺中的食物溫度若低於60°C,會成為一個非常適合細菌滋長的環境(例如蠟樣芽孢桿菌)大量滋長,尤其是可能引致胃痛、腹瀉或嘔吐等腸胃不適,對於幼童、孕婦、長者、正接受治 療或免疫能力不佳等人士較易受影響。所以食物放置在燜燒壺內,宜在溫度仍高於60°C、 即約6小時內盡快進食,以免細菌滋長。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 燜燒壺保溫效能勁過保溫飯壺 0質素勝9|食是食非
6小時內盡快進食(圖片來源:消委會)

若用餐時感到燜燒壺或保溫飯壺內保存的食物不夠熱,可將食物從中取出,放置在玻璃或陶瓷食物容器,用微波爐或其他方法加熱後進食。

若分量多不能1次吃完,也不應保留稍後再吃,建議棄置及即時清洗飯壺,以免食物殘餘變壞及發臭。保溫效能測試結果顯示,6小時後,燜燒壺的食物溫度尚可保持在62°C以上,但保溫飯壺大多未能保持60°C以上。

資料來源:消委會531選擇月刊

消委會的燜燒壺測試有什麼結果?

$190燜燒壺表現勝$409,並有5款獲得4星總評,詳情…

放在燜燒壺內的食物要在幾小時內進食?

食物放置在燜燒壺內,宜在溫度仍高於60°C、 即約6小時內盡快進食,以免細菌滋長,同埋要注意…

圖片來源:消委會531選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