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仲夏城市設計漫遊!#ddHK設計#香港地 7組跨區《維港蛻變》主題散步旅點陸續登場!
蛻變中的城市新海濱「露天城區設計廊」
為期三年嘅「#ddHK設計#香港地」(Design District Hong Kong),主題由首年滿載詩意仰望香港城市軌跡變遷嘅《連城:給香港的情書》;到次年細味描繪流行文化為大街小巷所帶嚟嘅沖擊靈感嘅《Pop﹗靈感在轉角》;再到今年壓軸以「蛻變」點題,冀望透過7組連繫香港地特色嘅創意作品,讓遊人通過自助漫遊路線,好好感受「蛻變」中嘅維港海濱有幾多元精彩。



地方營造+設計思維=社交距離下盡興玩樂
香港向來以韌性城市見稱,遇到難關仍能靈活地變通。因此,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表示:「今次香港設計中心希望通過『#ddHK 設計#香港地』嘅『維港蛻變』,利用7組各具特色嘅創意設計,試驗式連結出一條步行及跑步旅遊路線,引領公眾深度探索香港,同時希望大家「宅渡假」時能從每個設計當中得到片刻放鬆身心靈嘅愜意時光。」

「火龍吐珠」維港路線圖寄寓香港走出疫境
百多年前,香港原來亦曾走出「疫境」:大坑一帶居民以舞火龍驅走瘟疫,此後舞火龍漸漸發展成為百年文化傳統盛事,唔少市民同遊客慕名而來,之後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設計#香港地嘅總策展及策劃人,香港設計中心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林美華女士(Sam)表示:「『維港蛻變』嘅設計裝置錯落有致地分佈喺維港海岸線,畫龍點睛嘅設計構成從高空俯瞰,有如火龍吐珠之吉祥意象,在「疫境」中祝福這片『香港地』。」

起點作品以地區傳統與遊樂設施回應新常態
「維港蛻變」總共有七組設計裝置,包括《首》 、《#一齊一個人》、《漣.輪》、《聲之穹蒼》、《維港放小息》、《靜觀自然》以及《川流不熄》。而家就等我哋嚟探索一下兩組座落喺起點,由本地建築師團隊一口設計工作室創作嘅作品先!
《首》@銅鑼灣避風塘海濱(展出期:6 月5日起,初步至6月20日)
創作者/單位:梅詩華Sarah Mui及張國麟Alan Cheung@一口設計工作室
正如前文提及舞火龍傳統有驅走瘟疫嘅祝福意義,因此作品借用咗火龍意象嚟作為「維港蛻變」整個設計展覽嘅開首作品,其龍首設計與大坑舞火龍傳統中,喺避風塘舉行嘅「龍歸滄海」——將火龍送入海中嘅結尾儀式大有淵源。為嚴謹起見,更邀請到大坑坊眾福利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傳承人陳德輝(輝哥)親自監製,以珍珠草紮成龍首並插上火紅嘅長壽香,手工極為講究。而龍身則參考咗中國園林常見嘅水中假山石造型,塑造出靈活生動嘅舞動形態;同時寄託住一種美好期許,亦與「維港蛻變」策展結尾嘅委約作品《川流不熄》首尾呼應。


《#一齊一個人》@銅鑼灣避風塘海濱(展出期:6 月5日起,初步至6月20日)
創作者/單位:梅詩華Sarah Mui及張國麟Alan Cheung@一口設計工作室
防疫期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保持社交隔離,令大家對戶外空間嘅使用行為亦作出改變。呢組名為《#一齊一個人》嘅「亭台」式戶外家具系列,可以畀公眾同時進行遊戲、放空、清潔雙手等活動體驗,並以跳脫創意激發大家思考疫情期間,點樣無顧慮地共享設施。由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發白夢,到一個人玩氹氹轉、搖搖板、音樂停等。呢啲望落好似「一個人」但其實又係「一齊」嘅坐位,既能讓公眾排走孤獨寂寞感,同時又能夠享有一個安靜嘅沉澱空間,好好獨自靜心思考,渡過一個又一個不凡嘅「一個人的時光」。



其他精彩藝術裝置,包括:

《漣.輪》即將推出
創作者/單位:張晞Hay Cheung@ Double V
本地活動及視覺設計團隊 Double V,利用2,000多塊彩色板塊重現灣仔海岸形態嘅演變史。裝置上嘅板塊會隨著水池嘅水流拍動,互相敲擊,仿如香港急促嘅生活節奏。公眾可透過作品嘅專屬應用程式,向水池許下願望,或細聽設計團隊收集得來嘅灣仔人物故事,由此認識灣仔嘅歷史變遷。

《聲之穹蒼》@灣仔海濱長廊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展出期:6月5日起,初步至6月20日)
創作者/單位:澳洲設計團隊ENESS &本地設計團隊雅卓創意
12道充氣「門窗」,每個均高達4.5米高、闊3米長,全部皆內置多色LED燈及擴音器。當公眾穿梭漫步於色彩斑斕嘅充氣拱門下時,就會聽到由香港唔同角落收集到嘅聲音,同時讓眼睛、耳朵乃至心靈都能通過門窗去欣賞曲徑通幽,無窮無盡嘅畫境和意境之美。

《川流不熄》@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展出期:6月5日起,初步至6月15日)
創作者/單位:Patrick Shearn of Poetic Kinetics, US
入場時間:下午1時至晚上10時(晚上9時30分最後入場)
由美國知名設計工作室Poetic Kinetics嘅藝術家Patrick Shearn操刀,以其最具代表性嘅「Skynet」系列創作出嘅動態懸空雕塑,並且成為今次設計#香港地嘅壓軸作品!面積約700平方米,由超過45,000條色帶組成,倚傍維港及港島北嘅繁榮景致晝夜隨風飄揚,並與「維港蛻變」喺銅鑼灣避風塘海濱嘅火龍頭作品《首》作首尾呼應。中間一條反光帶猶如貫穿古今嘅時光之河,展現無盡生機及向那流光溢彩的未來延展無盡可能。置身作品之下,遊人可沐浴在它嘅悠揚動感之中,感受香港繁榮鬧市嘅川流不「熄」,卻又感覺恬靜如一。
最後,大會仲好貼心咁設計咗多條,分別長150米、250米、500米同750米嘅路線,畀大家隨心進行散步、跑步同城市步遊,以唔同嘅節奏方式欣賞「#ddHK設計#香港地」嘅箇中趣味。
「設計#香港地」網站:www.designdistrict.hk
「設計#香港地」FB:www.facebook.com/designdistricthk
「設計#香港地」IG:instagram.com/designdistricthk_ddhk/
(Presented by Hong Kong Design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