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增至14例 炒粿條製作過程全曝光!
廣告
台灣近日爆發罕見嚴重食物中毒個案,台北著名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出多名食客用餐後,陸續出現不適,直至今早,中毒案已新增至14宗病例,其中2死、5人危殆在加護病房急救,案件中多人食用導致中毒的炒粿條,茶室老闆曾在電視訪問曝光製作過程,而對於致命元兇疑似為米酵菌酸,食安中心曾就這種細菌發文說明⋯
相關文章:台北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 台大高材生慘死 致命元凶真身是⋯
炒粿條製作過程大公開
中毒案中14宗病例,大多都有食用過該餐廳的炒粿條,而茶室老闆黎仿軒在數年前曾接受訪問公開製作過程,他指選用較粗的特製粿條,調味料是從馬來西亞入口,會在鍋中加入椰菜及豆芽等配料,然後打上雞蛋,不加一滴水乾炒,使炒粿條看起來十分油亮,再配上馬來西亞特製的黑醬油,將其炒到黑黑的。
而YouTube頻道「素食地球村」曾出片以「素炒粿條冷凍包-在家也能吃到寶林咖啡館內正妹炒的粿條-素食地球村買得到」為題,全片拍攝炒粿條的煮食過程,影片中顯示有「獨門醬料」、「大火翻炒」等字眼,而目前商品已經下架。
致命元兇疑米酵菌酸?食安中心曾經咁講⋯
食物中毒案中的致命元兇,一直被認為大可能是米酵菌酸,昨日台灣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邀請多名權威醫生及6名毒物學專家列席,初步認為米酵菌酸的機率高,引起的症狀較為相似,但台灣過去未曾發生。
香港食安中心於2019年,曾表示內地及印尼發生的相關食物中毒個案,涉事食物包括黑木耳及一些發酵椰子或粟米產品,原材料及產品均有可能在不當的製作過程及貯存情況下受到污染。中心指出米酵菌酸的最佳生長溫度為攝氏37度,這種細菌耐熱且沖洗不走,中毒的病人可能會出現腹痛及嘔吐等病徵,情況嚴重者可引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另外,經長時間浸泡及發酵的產品包括米類製品,例如今次事件的粿條,以及河粉、年糕,還有紅薯粉和木耳、銀耳等等。
關鍵詞
飲食熱話
圖片來源:YouTube@素食地球村 Vege Villages、Facebook@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Polam Kopitiam-馬來西亞素食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