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農曆冇「年三十」只得「年廿九」? 專家拆解「年三十」消失5年背後原因
廣告
從2025年開始,農曆新年將出現一個罕見現象「連續五年將不會有『大年三十』」!有專家指出,這一現象與農曆計算方法有密切關係,甚至涉及到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
「大年三十」將消失5年?
原來今年陰曆2月9日已經是近5年最後一個農曆除夕「大年三十」。從2025年至2029年「大年三十」將會連續5年消失,農曆最後一天取而代之會是「大年二十九」,然後直接開啟新一年農曆新年「大年初一」。這5年的農曆除夕「大年二十九」具體日期為:
2025年1月28日、2026年2月16日、2027年2月5日、2028年1月25日、2029年2月12日。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農曆歷史中相對罕見,農曆年主要根據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周期而定,從而計算每個月的天數,在天文學上則稱為「朔望月週期」。
科學解釋「朔望月周期」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解釋,月球圍繞地球轉動的每個週期過程中,從地球會觀望到月亮在不同週期時會呈現出不同相貌。當月球和太陽的地心視黃經相等時,在夜空中看不見月亮,陰曆稱之為「新月」,農曆月相則稱為「朔月」,當日稱為朔日,可視為每個農曆月的初始日,而這一現象一般都會在「大年初一」當晚出現。
從一個朔到下一個朔可稱為「朔望月」,也就是農曆的一個月,平均日數長度為29.53天,但由於朔望月的長度並不固定,本世紀內最短為29.27天,最長有29.82天。取其整數,農曆月可分為「大月」(30日)和「小月」(29日),當臘月(農曆12月)碰上農曆小月,大年三十就會「消失」,由於農曆月的日數安排取決於實際月相,所以「大月小月」的排列與公曆月也不盡相同,故此有時農曆會出現連續大月或小月的情況,王科超表示:「根據長時間的統計來看,有年三十的比例略高一些,連續5年沒有年三十也屬正常現象,但較為少見」。
圖片來源:YouTube@TVB USA Offcial、小紅書、NASA Science 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