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嘉烈醫院

瑪嘉烈醫院大腸桿菌群組 3名腫瘤科醫生染病1人離世 1患者樣本對產志賀毒素呈陽性

網絡熱話

廣告

據消息所指,瑪嘉烈醫院懷疑出現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據悉1名腫瘤科醫生因食物中毒病逝。
瑪嘉烈醫院 瑪嘉烈醫院懷疑出現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據悉1名腫瘤科醫生因食物中毒病逝。(圖片來源:istock)
瑪嘉烈醫院懷疑出現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據悉1名腫瘤科醫生因食物中毒病逝。(圖片來源:istock)

瑪嘉烈醫院醫生疑因食物中毒病逝

據消息所指,瑪嘉烈醫院1名年約30歲腫瘤科醫生於上星期工作期間突然暈倒,短時間內不治離世;經調查後,懷疑因食物中毒而病逝,其他相關員工亦出現屙嘔等病徵,懷疑院內出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據悉暫時未有病人受到感染。

醫院回應與未來措施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於今日(11日)下午5點召開記者會,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住主任歐家榮表示,署方於昨晚接獲瑪嘉烈醫院通報相關事件,涉及3名病例,均屬於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目前確定1名腫瘤科醫生因病離世,其餘2名患者病情輕微,其中1人已出院。歐家榮指出,該名離世醫生於4號發病、6號入院,延至7號不幸離世,初步懷疑與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有關,而該名離世醫生的糞便樣本呈陰性,但其中1位患者的樣本呈陽性;3名患者均出現肚瀉、嘔吐、發燒等病徵。

瑪嘉烈醫院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住主任歐家榮表示,署方於昨晚接獲瑪嘉烈醫院通報相關事件,涉及3名病例,均屬於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目前確定1名腫瘤科醫生因病離世,其餘2名患者病情輕微。(圖片來源:now新聞台 直播截圖)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住主任歐家榮表示,署方於昨晚接獲瑪嘉烈醫院通報相關事件,涉及3名病例,均屬於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目前確定1名腫瘤科醫生因病離世,其餘2名患者病情輕微。(圖片來源:now新聞台 直播截圖)

歐家榮續指,目前已對事件展開深入調查,將對工作環境、接觸場所及人士、醫院餐廳等位置進行調查,並對環境樣本、食物樣本等逾40個樣本進行化驗。中心目前循2大方向進行調查,分別是食物中毒及環境污染;針對前者,初步調查確定3位患者未有進食過共同食物,惟有在醫生休息室同時出現過,目前已收集醫院餐廳的食物樣本,正等待樣本化驗結果,另已向2名患者及死者家屬了解院外飲食的蹤跡;針對後者,中心目前亦對多個院內環境收集樣本,正等待樣本化驗結果。

了解「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由一組龐大且多樣的菌株所組成,而菌株會產生志賀毒素;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菌株大多能引致腹瀉,部分可引致嚴重疾病,當中較常見為O157:H7型大腸桿菌。綜合食安中心及衞生署資料,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可引致後果包括:

  • 腹痛腹瀉
  • 發燒嘔吐
  • 出血性結腸炎(出血性腹瀉)
  • 可致命的溶血尿毒症(破壞腎臟血管繼而引致腎衰竭)

常見感染來源

漢堡包肉常與O157:H7型大腸桿菌有關,附著於肉類表面的細菌會被帶到碎肉內部,當碎肉未有徹底煮熟時就會繼續存活;除牛肉外,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也曾引起其他食物爆發感染。

就爆發數據進行的分析發現,全球最常見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來源是牛肉,其次是農產品(蔬果)和乳製品。為應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威脅,國際機構正在制定用以控制牛肉、生乳及生乳製成的芝士、綠葉蔬菜和芽菜中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指引。

瑪嘉烈醫院 漢堡包肉常與O157:H7型大腸桿菌有關,附著於肉類表面的細菌會被帶到碎肉內部,當碎肉未有徹底煮熟時就會繼續存活。(圖片來源:istock)
漢堡包肉常與O157:H7型大腸桿菌有關,附著於肉類表面的細菌會被帶到碎肉內部,當碎肉未有徹底煮熟時就會繼續存活。(圖片來源:istock)

冷藏食物或沒有徹底煮熟

消費者應注意,並非所有冷藏食物都已徹底煮熟或可供即食,受細菌污染的配料(如香草)或會存在於冷藏食物中。儘管如此,進食冷藏食物前,足夠的熱處理能減低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風險。產志賀毒素有別於某些食源性致病細菌(如金黃葡萄球菌)在食物中產生的耐熱毒素,鮮有由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在食物中產生,除非食物已受到嚴重污染,到了會腐壞的程度。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若污染了冷藏食物,則在冷藏的環境下仍可存活。儘管某些冷藏食物看似已煮熟,消費者仍應查看食物包裝上的指示,了解食物在進食前是否需要翻熱或烹煮。

衞生署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主要由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或未經煮熟的免治肉類、受污染的蔬果、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等。該病亦可透過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

5大預防方法

  1.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5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徹底煮熟(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2.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處理生的肉類或家禽後、如廁或更換尿片後和接觸動物後,都應該用梘液及清水徹底洗淨雙手。
  3. 進食和飲用已徹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烹煮或翻熱食物時,須確保其中心溫度達至70°C或以上並維持至少30秒。
  4. 避免進食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未經煮熟的食物。
  5. 如出現懷疑受到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腸道病徵,特別是出血性腹瀉,應立即求醫。

圖片來源:istock、now新聞台 直播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