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地震

港台網民憂受南海地震波及 防災達人教執防災背包 92樣物資頂足36小時!

網絡熱話

廣告

南海海槽地震|日本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2025年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及海嘯,屆時可能會引發高達40公尺的海嘯,並將日本、台灣、香港和菲律賓等地區的陸地連接在一起。不少港台網民為此而擔心,甚至有網民未雨綢繆準備定防災背包,引起不少網民討論。
地震 日本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部,東至關東靜岡縣、西至九州宮崎縣的位置,紅色區域是地震時預測海嘯直擊本州的範圍。(圖片來源:地震調查委員會)
日本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部,東至關東靜岡縣、西至九州宮崎縣的位置,紅色區域是地震時預測海嘯直擊本州的範圍。(圖片來源:地震調查委員會)

南海海槽地震|機率提升至82% 天文台指香港有機會出現海嘯

今年年初據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南海海槽每隔100至200年便會發生一次8級或以上的巨大地震,當中推算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發生8至9級地震的概率由2024年約74%至81%,提升至2025年的75%至82%。上月中。香港天文台發佈《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風險及其對香港的潛在影響》的文章,當中寫道香港位處歐亞板塊之內,雖然並非板塊邊緣或地震帶,但當南海海溝特大地震發生時,仍然可能影響到遠在數百公里外的香港,海嘯波大約會在地震發生約6小時後抵達香港東南部海域,其後約1至2小時陸續抵達香港西北沿岸。不過,除了震源位置及震級2個基本地震參數外,地震破裂過程、震源附近地質構造、近岸、海底地形等4個因素也會影響到達香港的實際海嘯波振幅。

地震 天文台分析,當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發生時,香港不會即時受到影響,不過海嘯波大約會在地震發生約6小時後抵達香港東南部海域,其後約1至2小時陸續抵達香港西北沿岸。(圖片來源:YouTube@ANN)
天文台分析,當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發生時,香港不會即時受到影響,不過海嘯波大約會在地震發生約6小時後抵達香港東南部海域,其後約1至2小時陸續抵達香港西北沿岸。(圖片來源:YouTube@ANN)

相關文章:旅遊遇上地震點樣算? 一文學識 iOS/Android/華為手機「地震預警」功能

南海海槽地震|網民執定13公斤防災背包 可維持24至36小時生存

為此就有台灣網民提前做好防災準備,在Facebook群組「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曬出自己的重達12.9公斤的逃難走佬袋,內含多種物資,包括食水、藥物、生火工具等,不計睡眠時間的話足以維持24至36小時的生存,為了確保有足夠的水分更帶備了濾水器:「我有準備濾水器,水不用多帶,找到不要太誇張髒的水源,過濾後再煮沸即可」,以下是該防災背包的詳細內容:

地震 為此就有台灣網民提前做好防災準備,曬出自己的重達12.9公斤的防災背包(圖片來源: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
為此就有台灣網民提前做好防災準備,曬出自己的重達12.9公斤的防災背包(圖片來源: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
防災背包位置 物資
外下袋 40X望遠鏡、KN95口罩、衛生紙、酒精濕紙巾、傘繩、備用鞋帶、備用背包束帶
外上袋 破窗器、溫度計、磨刀板、手動鍊鋸、備用13L防水袋、鏡子
中袋 偽裝布/圍巾、防水保暖毯、2L水袋、雨衣、備用防爆眼鏡、鈦摺疊焚火台、文具袋(原子筆, 油漆筆, 便利貼, 防水便條紙, 夾鏈袋, 證件影本)、藥袋(消炎藥, 止痛藥, 感冒藥, 止瀉藥, 抗憂慮藥, 心律藥, 血壓藥)
大袋 13L防水袋(長袖衣、短袖衣、免洗內褲X6、羊毛襪)、帶枕睡墊、睡袋、天幕/地墊、防水盒(行動電源、充電頭、充電線X2)、1L濾水瓶、太陽能板、便當盒(防災收音機、有線耳機)、刀袋(鈦貓鏟、生存刀、工具鉗、精密鑷子)、餐具袋(餐具、鹽、味精、胡椒粉、備用打火機)
腰包 指北針、頭燈、緊急用濾水吸管
側袋 電火布、鐵釘、別針、水龍頭扳手、束線帶、燈塔燈、快乾毛巾
大袋 防割手套
左側 止血帶、醫療包(捲式紗布、三角巾、人工皮膚、棉花棒、酒精片、優碘片、外傷抗生素軟膏、彈性繃帶、透氣膠布、ok繃、醫療剪刀)
右側 濾水瓶備用濾芯、凡士林棉花、UCO火柴火種、打火機、鎂棒、打火折刀、吹火棒、550ml鈦水壺
水袋倉 雙北市地圖、桃園市地圖、背包雨衣
背帶 求生哨、手搖太陽能手電筒
背包束帶 防水漁夫帽
地震 防災背包要12.9公斤(圖片來源: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
防災背包要12.9公斤(圖片來源: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
地震 樓主分享防災背包不同位置的功用,右上是生火工具包+濾水器備用濾心,右下是水壺袋,左上是插片式止血帶固定帶,左下是醫療包,下方正面的是戰術腰包, 單純用mole扣固定在包上時,由於背起來會很晃,所以用D扣掛在背包束帶就會很穩定(圖片來源: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
樓主分享防災背包不同位置的功用,右上是生火工具包+濾水器備用濾心,右下是水壺袋,左上是插片式止血帶固定帶,左下是醫療包,下方正面的是戰術腰包, 單純用mole扣固定在包上時,由於背起來會很晃,所以用D扣掛在背包束帶就會很穩定(圖片來源: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
地震 背帶左邊掛的是哨子,別在識別證在用的伸縮扣上,方便使用,背帶左邊的是手搖太陽能手電筒,手電筒本身有D扣的結構, 方便掛著和取用(圖片來源: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
背帶左邊掛的是哨子,別在識別證在用的伸縮扣上,方便使用,背帶左邊的是手搖太陽能手電筒,手電筒本身有D扣的結構, 方便掛著和取用(圖片來源: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

南海海槽地震|網民質疑防災背包13公斤實在太重:「跑得郁咩…」

帖文出街後,不少網民大讚樓主未雨綢繆做好災難,表示要根據清單作為參考,又提醒樓主可以準備多個一模一樣的放在公司,以備不時之需;不過亦有網民質疑13公斤的防災背包太重,建議捨棄部分物品以騰出空間放更多食物:「水很重要,沒食物,也要水才可以等待救援。水多帶點」、「如果係海嘯,這個包會全濕,會更重」、「緊急逃難時沒辦法揹那麼重吧?(除非是放車上備用)」、「一把瑞士刀 ,打火石就夠了」不過樓主就認為背包的重量要看個人能力。

地震 有網民認為「如果係海嘯,這個包會全濕,會更重」(圖片來源:《明天過後》劇照)
有網民認為「如果係海嘯,這個包會全濕,會更重」(圖片來源:《明天過後》劇照)

圖片來源:地震調查委員會、YouTube@ANN、Facebook@「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地震+海嘯+天災+火災+防災消息關注」、《明天過後》劇照資料或影片來源:原文刊於Gotrip

投票支持你嘅心水食店,
即送可口可樂®或無糖可口可樂®汽水換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