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 病徵

類鼻疽是什麼?香港36宗個案!8大病徵/傳播途徑/死亡率高達75%|好生活百科

好生活百科

廣告

類鼻疽(Melioidosis)是什麼?根㯫衛生署的資料,類鼻疽屬「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死亡率高達75%,一文睇清病徵、傳播途徑、高危人士及治療方法!

香港2022年出現36宗類鼻疽感染個案升幅明顯

由今年截至11月16日,本港出現36宗類鼻疽感染個案,逾半患者住在深水埗,即使有關疾病未必經自來水傳播,為審慎計,政府向該區居民尤其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就用水作出建議,包括食水經煮沸才飲用。

類鼻疽 病徵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截至11月16日錄得的36宗類鼻疽感染個案中,27宗於8月後錄得。8至10月錄得的個案升幅明顯,20宗個案患者居於深水埗,發病日期介乎8月8日至10月17日。

歐家榮表示,綜合流行病學和環境調查結果,暫時沒有實質證據顯示感染個案與相關配水庫供應的自來水有關。

他說,政府已將類鼻疽納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當局會加強監測和預防工作,考慮到深水埗曾出現較多個案,建議區內居民特別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每天扭開水龍頭把首一分鐘的水排走才使用,食水未經煮沸切勿飲用。

類鼻疽病原體

類鼻疽是一種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它可以影響人類和動物,例如羊、豬、貓、狗等。這種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泥水中,特別是濕潤的黏土。類鼻疽於東南亞(例如新加坡、泰國)和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流行。

類鼻疽 病徵
(圖片來源:衛生署官網)

類鼻疽臨牀特徵及病徵

類鼻疽的臨牀表現包括局部感染(例如皮膚膿腫)、肺炎、腦膜腦炎、敗血症或慢性化膿性感染。視乎感染的部位。

類鼻疽常見病徵
發燒
頭痛
局部痛楚或腫脹
潰瘍
胸痛
咳嗽
局部淋巴結腫大
類鼻疽 病徵
(圖片來源:衛生署官網)

類鼻疽傳播途徑

類鼻疽傳播途徑
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
吸入受污染的微塵 /水滴
飲用受污染的水
人傳人(罕見)
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

類鼻疽高風險群組

有長期病患,包括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受到感染的風險會較高。另外,從事農務,實驗室和醫護工作的人士也可能於職業環境中受感染。

本港每年均有錄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根據醫管局紀錄:

年份 錄得的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數目
2017 12
2018 6
2019 3
2020 12
2021 17

類鼻疽潛伏期

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但可以介乎1天至數年。

類鼻疽治理方法

類鼻疽可以用抗生素治療。一些慢性感染可能需要較長期的治理。類鼻疽的死亡率約為40-75%。

類鼻疽預防方法

現時沒有針對類鼻疽的預防疫苗。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

  1. 避免接觸受污染的土壤。
  2. 進行有機會接觸土壤或泥水的活動時,穿著適當的防護衣物,例如佩戴手套,並穿上水靴。
  3. 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後進行清洗或淋浴。排走每日首一分鐘由水喉開出的食水後,才用水刷牙、洗臉或洗澡。
  4. 盡快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覆蓋。
  5. 接觸土壤和進行園藝活動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6. 注意食物衞生,不要飲用未經煮沸或未經處理的水。
  7. 外遊人士可透過戶外水上活動受到感染。避免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例如河流、池塘或湖泊)可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類鼻疽 病徵
(圖片來源:衛生署官網)

資料來源:衛生署

類鼻疽的症狀是怎樣?

類鼻疽的臨牀表現包括局部感染(例如皮膚膿腫)、肺炎、腦膜腦炎、敗血症或慢性化膿性感染。視乎感染的部位,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更多詳情

類鼻疽的潛伏期及傳染的時間?

從可能的暴露經驗推算至出現臨床症狀之時間,可短至1天,或長達數月或數年……👉🏻更多詳情

圖片來源:衛生署、政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