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不只傘骨材質 結構都重要
雨傘要做到擋風,可以從三方面睇:傘骨結構、傘骨材質、雨傘形狀。
用雨傘擋風,最怕太容易反骨或斷骨。從傘骨結構而言,傘骨假若太少,例如只有 6支,便可能「獨力難支」而容易斷骨;傘骨太多,雖則可以加強支撐力,但也會令重量大增。因此,傘骨數量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平衡,一般而言大概 8支傘骨會是相對合適的數量。
所謂「剛極易折」,傘骨不能一味靠硬碰硬,最好是即使反骨都能夠容易還原。因此,近年更多雨傘選用一些堅韌而具若干彈性的材質,例如碳纖和玻璃纖維,或是混合金屬,亦即合金。最差的材質是鐵骨,因為容易生鏽,也就更容易折斷。
(圖片來源:UNSPLASH)
雨傘形狀不能一味貪大
至於雨傘形狀,現時有部分雨傘特別標榜擋風能力,會把外型造成接近流線型,這樣可以在遮雨的同時,也把迎面而來的風力卸開。
至於一般形狀的雨傘,則要注意傘面的範圍,不能一味「貪大」,因為傘面越大,受風的力度也越大,亦即所謂「食風」。不論是雨傘本身,抑或撐傘人本身,太大傘面都沒有著數。故此,傘面大小最好可以配合撐傘人的自身體型不同。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