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走灰色地帶職業 一單生意勁賺30萬 仲可以開班授徒收學費兼分佣 新人兼職都過萬一個月!

最走灰色地帶職業 一單生意勁賺30萬 仲可以開班授徒收學費兼分佣 新人兼職都過萬一個月!

好生活百科

廣告

中國地大物博,你能想像到的職業無所不有。在中國,有一種職業叫「打假師」,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打擊假貨而賺錢的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打假」都可以打到過千萬身家。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unspalsh|原文刊於經濟一週

「打假師」鼻祖 靠兩副山寨Sony耳機起家

先給大家講解一下中國有關假貨的法律背景,這裏不得不提「打假師」的鼻祖——王海。1994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實行,確定了「退一賠一」的原則。

1995年,22歲的王海在北京買了兩副山寨Sony耳機,並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商家告上法庭,成為了首位中國保護消費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獎」獲得者,還被媒體評為中國新聞人物。

他的「打假師」之路從此展開,其現有4家職業打假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幫消費者維權、知假買假(下文會詳述)、替企業打假」三部分。

根據江湖流傳,王海每次「打假」至少需要30萬人民幣。而2013年王海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的資產已過千萬,間接證實了傳言。

【顛覆三觀】靠敲詐獲千萬身家 開班招生傳揚技術「散仔」都有過萬一個月 咁樣竟然合法?

人人都可接受「打假育成班」培訓 勒索商家

與一般職業一樣,職業打假都分層次。第一類是像王海這樣的「正規軍」,組成專業的打假團隊,主要目標客戶為大企業,因為能賺到的錢更多。而另一類的就是「散仔」,潛伏在各大社交平台,專靠在電商平台「打假」為生。現時在中國通訊軟件QQ中搜索「打假」會出現上千個群組,當中成員少則幾百人,多則2,000人。

既然做成一盤生意,就必需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師徒制是這個行業里心照不宣的「規矩」,還衍生出了一套「課程體系」。課程裡詳細整理了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化妝品標籤管理辦法等條款的一切「漏洞」,且不定期更新。

「打假育成班」收費

「打假育成班」收費並不低,價格能達2,000元人民幣;若然不接受培訓,絕對不可能達到「職業選手」級數。

例如,在職業圈子中,有一套固定的術語:「上車」的意思是別人帶著你一起打假;「車票」是跟著別人打假,要給別人錢作為好處;「先車後票」則是得了賠償再給好處;「翻車」是指索賠失敗。

而群組裡的「師父」每日都會發放消息,將有問題的商品鏈接與徒弟們共享,例如類似以下的訊息:

「來兩個賠償,可下車(索償)600元至800元,車費50元,自備本金9.5元,小成本,高回報,百分百下車(百分百可索償),不下車退車費和本金,最後下車分我兩百。」(這亦是上文所提到的「知假買假」。)

在行動正式開始前,師父還會叮囑打假流程:一定要跟賣家聊天套話,等到賣家踩地雷後,告訴商家已經觸犯法律,直截了當地提出賠償要求。

當群組成員有了「成功案例」之後,就可以自立門戶吸引下一批新人。為了彰顯經驗,招新的師父會在群裡發送徒弟們的收入截圖,多數人的月收入都過萬元以上。

【顛覆三觀】靠敲詐獲千萬身家 開班招生傳揚技術「散仔」都有過萬一個月 咁樣竟然合法?

曾有「打假人」被判刑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能察覺到,所謂的「打假」其實就是「勒索」。

據資料顯示,有媒體從裁判文書網14,338篇涉及「職業打假人」的檔案中,選取了2019年至2021年間100份裁判文書,梳理了各地法院針對「職業打假人」的判決結果。當中有66份駁回了「職業打假人」的訴訟請求,還有2份裁判文書中,涉案「職業打假人」因敲詐勒索被判刑。

實際案例

在很多商家眼裡,這些「職業打假人」,就是場噩夢。在不少論壇上見到「血淚事例」。

網民姚先生分享,他經營一間傢具網店,其中銷量最高的一款橡木桌子,因為在產品描述中寫了一句「選用20年橡木精心打造」。結果職業打假人就憑這點狠狠咬著他不放。職業打假人要求姚先生證明這棵橡樹擁有20年歷史,姚先生自然是拿不出證據,職業打假人便表示會通過工商投訴他涉嫌虛假宣傳,除非拿出30,000元「私下解決」。

商家們終於忍無可忍,為了反擊,自行成立了「反惡聯盟」網站,收錄了多名打假師、差評師、敲詐師,目前共收錄了166萬名「惡人」。

國家工商總局亦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明確將職業打假人排除在「消費者」之外。

有了政策支持,各大電商平台也開始積極行動。一經發現惡意敲詐勒索的職業打假人賬號,便會對其做出限制登陸、封禁異常賬號等處罰措施。

鼻祖王海:「打假人」的獲利合理合法

2015年,有職業打假人用逾10萬元購買了86盒人參,以未標明生產日期等理由發起索賠100萬元。職業打假人本以為必勝無疑,但因無法證明產品存在質量問題,2020年10月,法院撤銷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駁回賠償訴求。

而在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表態,認為「知假買假」已經形成了商業化趨勢,愈來愈多的職業打假人、打假公司(集團),利用勒索滿足自身貪欲,高院對這種行為並不支持。

有趣的是,「職業打假」鼻祖王海對此的回應耐人尋味。他指「打假人」知假買假來獲利是正當的,因為該獲利合理合法,且對於經營者制假、售假有震懾作用。他更指出,如果打假群組傳授打假方法,這種群體應該鼓勵。

「打假」原意是保護知識產權,現變成活生生的勒索,不過也不得不佩服內地人民,總能在每一處找到賺錢的機會。

延伸閱讀:恒地小股東抱怨樓價貴 李家傑反建議目光放遠點:其實中國好大,內地樓價又平又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