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農曆冇「年三十」只得「年廿九」? 天文台拆解「年三十」消失5年原因
廣告
從2025年開始,農曆新年將出現一個罕見現象「連續五年將不會有『大年三十』」!有專家指出,這一現象與農曆計算方法有密切關係,甚至涉及到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
![年三十 2025年開始,農曆新年將出現一個罕見現象「連續五年將不會有『大年三十』」!(圖片來源:YouTube@TVB USA Offcial)](https://imgs.weekendhk.com/wp-content/uploads/2024/12/screenshot-2024-12-05-at-4.44.14-pm_198673408667516803af16a-1024x576.png)
「大年三十」將消失5年?
原來今年陰曆2月9日已經是近5年最後一個農曆除夕「大年三十」。從2025年至2029年「大年三十」將會連續5年消失,農曆最後一天取而代之會是「大年二十九」,然後直接開啟新一年農曆新年「大年初一」。這5年的農曆除夕「大年二十九」具體日期為:
2025年1月28日、2026年2月16日、2027年2月5日、2028年1月25日、2029年2月12日。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農曆歷史中相對罕見,農曆年主要根據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周期而定,從而計算每個月的天數,在天文學上則稱為「朔望月週期」。
![年三十 從2025年至2029年「大年三十」將會連續5年消失,農曆最後一天取而代之會是「大年二十九」。(圖片來源:小紅書)](https://imgs.weekendhk.com/wp-content/uploads/2024/12/zui_1___19648095646751683eb5ee7-1024x1339.jpg)
天文台解釋點解冇年三十
根據天文台分析,每月第一天(即「朔日」)定為「初一日」,最後一天則稱為「晦日」,而視乎當月是大月或小月再把「晦日」定為「廿九日」或「三十日」。農曆大月及小月的出現主要基於2大原則作編排,「朔日」必定在初一日及曆月日數必須是整數。而從2025年起,連續5年農曆12月剛好踏在小月,故此2025年至2029年的除夕就只有「年廿九」,而沒有「年三十」。
事實上,農曆12月為小月的概率約為4成,以此粗略估計,連續5年除夕並非年三十的概率就只有約百分之一。根據公曆與農曆對照表所統計出來,在本世紀完結前還會有2次類近的情況,而這兩次(2058至2063及2089至2094)更可能是連續6年沒有年三十。
科學解釋「朔望月周期」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解釋,月球圍繞地球轉動的每個週期過程中,從地球會觀望到月亮在不同週期時會呈現出不同相貌。當月球和太陽的地心視黃經相等時,在夜空中看不見月亮,陰曆稱之為「新月」,農曆月相則稱為「朔月」,當日稱為朔日,可視為每個農曆月的初始日,而這一現象一般都會在「大年初一」當晚出現。
圖片來源:YouTube@TVB USA Offcial、小紅書、NASA Science 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