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服務

消委會揭露本地及北上牙科服務投訴案例,提醒市民選擇牙醫需謹慎

網絡熱話

廣告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近日公布了今年首五個月共接獲51宗牙科服務相關投訴。這些投訴涵蓋了多個問題,包括在香港參加牙齒矯正療程卻被安排到深圳進行磨牙,以及種牙過程中因牙樁安裝不當導致多次覆診仍未能解決痛楚等情況。此外,還有長者因假牙尺寸不合適,經多次調整仍無法穩固,導致持續不適。

本地牙齒矯正療程被安排至深圳進行

王先生原本在A商戶的牙科中心報名參加一個包括18套牙套的矯正療程,費用約23,000元。然而,他後來被告知本地沒有空檔進行磨牙,只能改至深圳診所。儘管王先生曾要求退款,但最終在商戶的勸說下同意前往深圳。「開始矯正療程後,使用到第8套牙套時發現不合適,於是要求退款。」商戶拒絕退款後提供另一療程方案,但王先生不滿意,堅持要求退款。經消委會介入調解,商戶最終同意退款約8,000元並終止療程。

種牙過程中牙樁安裝不正導致多次覆診

馮女士在B牙醫診所進行種牙及牙根治療,花費38,000元。約兩年後牙齒出現疼痛和發炎,多次治療仍未見好轉。「牙醫多達32次的治療後,問題仍未解決。」馮女士後來轉診他處,新牙醫指出牙樁形狀不正確。馮女士對B診所的處理感到不滿,最終在消委會協助下,診所同意退款15,000元。

九旬老翁假牙問題多次調整未果

洪先生在C牙科中心製作假牙,總費用14,000元。他發現假牙尺寸過大,多次調整後仍感不適。「即使多次打磨調整,假牙仍然不穩固,需要用膠水固定。」由於行動不便,每次往返牙科中心都非常困難。最終在消委會的幫助下,中心同意退回已支付的7,000元。

消委會提醒市民選擇牙醫需謹慎

消委會提醒市民,在選擇牙科服務時,不應只考慮價格,更應重視商譽及療程質量。建議市民可透過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網站查詢註冊牙醫的資訊,確保服務質量。此外,若選擇在內地接受牙科服務,應注意當地的監管制度可能與香港不同,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