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冬至大不同@在香港生活的台南小空姐
廣告
剛過完「冬至」就來說說冬至香港跟台灣有什麼不同?
在台灣冬至叫「冬節」(台語:Tsang-Tseh),當然跟香港一樣就是代表冬至這一天是一個寒暑的轉捩點,24節氣裡面代表陰轉陽的開始,但港台過法就有一點不一樣了。
台灣在冬至這一天會「搓湯圓」和祭拜祖先,湯圓代表圓圓滿滿,團圓之意,湯圓有紅白兩色小湯圓,另外再作如雞蛋大的湯圓紅白各六,內包糖料、花生粉,在紅白小湯圓裡稱為「圓仔母」。(我在猜是有一家大小團圓之意吧^^)習俗上吃了湯圓等於多了一歲,所以就有習俗說不吃湯圓就不會多一歲的有趣說法^_^
在台灣還有另一個有趣的說法「補冬補嘴洞 」這句耳熟能詳的台灣俚語,是指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在民間有冬至「 補 冬 」 的 習 俗 ,補 冬 的 內 容 視 家 庭 貧 富 而 異 。有 的 宰 雞 殺 鴨 燉 八 珍 , 有 的 買 羊 肉 和 烏 棗 燉 食 , 貧 戶 則 以 桂圓肉(龍眼干) 和 糯 米 、 糖燉米糕 而食 , 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補品 ,對身體 特 別 有 益 。
今年在香港冬至一如往年全家一起出去外面吃飯,也發現大部分的香港人都是跟家人一起到外面吃飯的,香港一到節日好像都少不了飯局,家人生日會吃飯、中秋節也會吃飯、生bibi完也是全家人吃飯(滿月酒),原來到了冬至也是出去吃飯^^,這好像已經是典型的香港生活,也是我住在香港那麼多年無形中發現的一項特色,也許是香港已經太城市化了,所以到了節日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吃飯,卻少了一些傳統文化的互動,也或許是我這個台灣人想多些了解香港的傳統習俗,但卻沒這個機會的小小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