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先嚟醃蘿蔔?@港嘢Kong Yeah

博客

廣告

秋收冬藏,乘着冬天雨量減少的時節,將秋天收成的農作以鹽漬、風乾來保存食物,是農村對食物的記憶與情感,一年復一年的醃漬,雪菜、梅菜、菜圃、酸瓜、酸蘿蔔等的好手藝延伸出來,成了農村的獨特風味和文化,也珍惜大自然所孕育的農作。

醃漬醬菜的方法,看似簡單,醃漬的基本調味料不外乎鹽、醋、糖,但要醃出好吃的醬菜,絕不是容易的事,這可要花上多次試驗和嘗試,才抓得住對的味道,這正是謂傳統的手藝,需要時間慢慢學習和磨練。

近日,收到「耕作人」的消息,住在坪輋「樂田園」的李婆婆因身體緣故,不便外出銷售農作,新年過後,田中倘有一壢白蘿蔔未收割,靜待田中未知出路如何。港嘢去年秋季曾回購一批已被收割卻未順利賣出的粑齒蘿蔔和茄子,學習醃製「福神漬」,籍此把握磨練醃漬的好機會,跟婆婆買入60斤白蘿蔔和古洞北「悅和醬園」的米醋、米酒和醬料,雖然蘿蔔有少少花心(新鮮有機的蔬菜即使在田裡也是有限期的,這是大自然啊!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吃到婆婆用心種的有機蘿蔔和蔬菜!),希望借助鹽、糖、微生物的幫忙,加上時間的蘊釀,豐富蘿蔔的味道,在婆婆家動手嘗試醃製了5款醃漬蘿蔔,分別有:「糖醋蘿蔔」、「豆瓣生抽蘿蔔」、「雙蒸米酒薑蘿蔔」、「泰式酸蘿蔔」、「糖醋辣蘿蔔」。

醃漬這一門自家手藝和文化,若能跟本地農場長期連結和合作,以在地時令本土有機蔬菜瓜果為主,除了可以好好應用大自然給予的豐厚果物外,也支持了本地小農、醬園經濟,輕微舒緩農友出菜的壓力,而我們亦可全年享用醃漬有機蔬菜的獨特美味。

然而,僅將田中的美味轉化和保留起來,未足以完全地守護我們的農夫、農地、及我們餐桌的健康。從農田到餐桌的過程如何架接?城鄉共生的理想如何實踐?平日除了在城市當個消費者支持本地農夫外,放假去農墟/市集,親身跟農夫交談和學習、去農場義耕/參加農場舉辦的活動,學習種植、烹飪、DIY,認識香港農業/生產,實踐自主生活,堅實地學習當個公民!人人在生活不同崗位,發揮大家的知識、人際網絡和組織幫忙打通農夫生產或銷售的小關節,跟農夫互相照應,一起安心和友善地照顧本土田地,農地生機得以復甦,我們的健康才會受到保障。

3月22日及3月29日(星期日),來「耕作人」於坪輋籌備的電影放映會,觀賞《收割.開路》 及《巨輪下的新界東北》認識香港農業和土地,也來試下我們的醃漬蘿蔔,來看電影,嚐嚐看!

「農.地. 人」- 耕作人放映夜: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70849762981612/

如果有興趣買「樂田園」的蘿蔔(仲有半壢田的蘿蔔未收)和其他蔬菜,可聯絡「耕作人」~(交收時間可跟「耕作人」義工商量,請體諒他們義務銷售的幫忙,謝謝!)

港嘢 X 樂田園 X 耕作人 X SNOW COOK